文章的标题不能太长,如果准确一些,标题应该是“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学习者没有学会世界语?”
世界语(Esperanto)简单易学,这是世界语支持者在宣传这种国际辅助语时经常说的话。的确,与中国人 较为常见的英、法、日、俄、德等其它语言相比,世界语要简单得多。这种语言的语音、语法及构词都很规则,基础词根只有2000多个,可能只是其它语言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的百分之二、三十。也的确有一些欧洲国家的学习者,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就可以用世界语交流。
支持、学习世界语的人,大部分是被它提倡的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的内在的美好理想,和主张用中立的国际辅助语解决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问题的主张吸引来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它的简单易学而选择学习它的,以为不用花费什么力气,就可以松掌握这门国际辅助语。
上世纪80年代是世界语在中国发展的高峰期,据说有40多万世界语学习者。30年过去了,累计起来,中国学过世界语的人应该超过50万人了。当时参加世界语学习的人大部分是青年人,那么现在还在世的至少不少于30万人。但实际上,根据我的估算,现在中国大陆境内,能用世界语交流的,大概不到2000人。
既然世界语这么简单,那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学习者都没有学会这种语言呢?
世界语里有一个短语: eterna komencanto,意即”永远的初学者“,指的是那些学了多年的的世界语,但却只会说 Saluton、Ĝis revido (你好、再见)的学习者。在中国,世界语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经常批评这些永远的初学者,指责他们因为懒惰而学不会世界语。
难道中国的懒人比例这么高吗?这超过99%的学习者,都是因为太懒没有学会世界语?
我从1982年开始接触世界语,30多年来,国内外的世界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接触了很多,这些人都对世界语报以极大的热情,但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只能开口说 Saluton 或者结结巴巴地自我介绍,有的熟练程度接近母语,流畅地像顺流而下的小溪。一般来说,欧洲国家的世界语者的语言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普遍高于中国的世界语者的水平。国内,即使一些著名的老世界语者,文字功底都很深厚了,但说起话来,也经常是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崩;而欧洲国家的很多年轻世界语者,说话时就像机关枪射击,哒哒哒往外喷个不停。为什么会这样?并非所有学不会世界语的中国人都是因为懒惰。的确是有一部分人因为懒惰,本来能够学会却最终没有掌握世界语。但并非所有的半途而废者和 eterna komencanto 都是懒人。把所有的原因都简单地归结于懒惰,其实本身也是一种懒惰思维。
没有学会世界语,大部分人是因为以下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原因。
1、一部分人,本来能够学会,确实是因为懒惰,而没有学会世界语。他们学习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也没有长久坚持的耐心。
2、把世界语看得过于简单,对学习结果过于乐观。这一点,主要应该由热爱世界语的宣传者负责。世界语的支持者举列夫·托尔斯泰两个小时学会世界语、欧洲青年人学习6个星期后即可说世界语的例子,证明世界语的简单易学。这倒没有骗人,但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世界语学习者。世界语源于欧洲语言,因此对于欧洲人,特别是会数种欧洲语言的人,世界语确实简单。但对不熟悉欧洲语言的中国人来说,世界语则没有这么简单易学。用姚明成功的例子鼓励潘长江去篮球场上拼抢,只能是对潘长江的忽悠。
3、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外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板,某种学科、技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一些事情,不是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目的的。你再勤奋刻苦锻炼,百米成绩也到不了10秒内。特别是对于已经离开学校多年的成年人来说,2500个词根的记忆也是个沉重的负担。
4、没有像英语学习一样的压力。虽然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学校毕业后,英语就基本用不上了,但因为英语过级、职称考试的需要,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学,虽然最终大部分人也没有学会。如果世界语学习者有这种压力,能够学会世界语的人肯定比现在多。
5、普通人,没有现实的利益,很难为理想长期坚持,缺乏长期坚持的毅力。苏格拉底要求他的学生们每天做300次甩手动作,学生都认为这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一年以后,只有柏拉图还在坚持。每天记住5个单词,一年后也能没有什么困难地阅读世界语。但一般人很难坚持做到这一点儿。很多人能够长期坚持的,可能只有一日三餐这件事。
6、学校英语教学延续下来的错误的外语学习习惯,影响了世界语的学习效果。先不说强迫每个人学习英语是对是错,现在的英语教学效果已经说明了教学方式的错误。不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都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严格要求。教育者妄想每个学生毕业后,都应该开口就是标准的美国音,拿起英文报纸就读,分析语法头头是道,提笔就洋洋洒洒几千字。本来一些学生是可以在阅读或者口语交流等某一个方面取得一些成效的,但因为无法全面达到学校英语教育要求,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一些世界语学习者,不但没有吸取这个教训,反而又沿用这种错误的英语学习习惯,过分忧虑自己发音是否标准、语法是否正确等,而忽略了联系交流这个外语学习的目的,影响了世界语的学习效果。其实,听不懂外国人在世界语广播里说的什么,能看懂外国的世界语杂志也行;和老外无法聊天交流,能通过书信、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外语学习的目的。
7、欧洲世界语者随意引进违反世界语基础的内容,使得学习者记忆单词的负担越来越重。虽然这一点儿现在还不是主要原因,但世界语中的不规则成分越来越多,使得它的简单易学的宣传越来越名不副实。一些欧洲世界语者随意引进新词,对原有的符合世界语构词法的词汇弃而不用。譬如,说 maljuna 太长,引入 olda;懒得说 maldiligenta,非要用什么 pigra。宣传世界语简单易学时,不是总把 mal- 做为一个典型来引用的吗,为什么把学习者忽悠进来后,又弃用mal-了?不怕初学者骂你们是世界语骗子吗?特别是一些世界语“诗人”,追求形式重于内容,为了迎合世界语诗词格律,出于凑韵的需要,不用已有的明白易懂的词汇,强拉硬拽一些欧洲语言词汇,加个词尾马甲冒充世界语,或者干脆因为韵律的需要又略去词尾字母,连马甲都脱掉了,赤膊上阵。不但初学者看不懂这些玩意儿,即使中等水平的人也不明白这些“诗人”想表达什么意思,但却误以为这是高水平的世界语作品,并且因为自己学了很长时间,却看不懂世界语的诗歌而感到沮丧,甚至丧失学习兴趣。时间长了,这些垃圾词慢慢渗透进世界语词典,污染了世界语语言,增加了世界语的难度。
这两年,我甚至在欧洲世界语广播中发现了前后单词的连读现象,把 la abonantoj 读成 labonantoj!甚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个别人也效仿这种极端错误的读法!
8、还有一部分人,是压根就没有想学世界语。他们只是认同支持世界语的内在理想,但自己对语言学习没有兴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要求所有支持共产主义的人捐出自己的家产,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军迷都真枪实弹上战场冲锋陷阵。
说了这么多,既不是为没有学会世界语的人找借口,也不是批评世界语难学,只是希望:
1、世界语爱好者能够实事求是宣传世界语,不要过分夸大它的易学性,以免学习者产生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遇到困难又半途而废。对中国人来说,学习世界语最大的难点在词汇的学习掌握上。说世界语单词难,并非说学习世界语单词需要多么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而是因为,学习记忆2500个世界语词根,对没有欧洲语言基础的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2、学习者要正视自己自身的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么根本不要学,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要学就要有充分思想准备。相对于其它外语,世界语确实容易,但也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要想学会世界语,掌握这个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联系的工具,就要勤奋、有耐心和恒心。
3、国内外的世界语爱好者应该正视世界语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中国世界语者不要盲目乐观。目前世界语在中国发展处于低潮,只有正视、承认这一点儿,才能面对现实,思考、寻找走出低潮的办法。同时,在与国外世界语者联系时,也应该传递准确的信息,以免国际世界语界错误判断中国世界语运动形势。只有这样,国际世界语运动也才有可能能面对现实,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思考、寻找世界语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
世界语(Esperanto)简单易学,这是世界语支持者在宣传这种国际辅助语时经常说的话。的确,与中国人 较为常见的英、法、日、俄、德等其它语言相比,世界语要简单得多。这种语言的语音、语法及构词都很规则,基础词根只有2000多个,可能只是其它语言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的百分之二、三十。也的确有一些欧洲国家的学习者,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就可以用世界语交流。
支持、学习世界语的人,大部分是被它提倡的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的内在的美好理想,和主张用中立的国际辅助语解决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问题的主张吸引来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它的简单易学而选择学习它的,以为不用花费什么力气,就可以松掌握这门国际辅助语。
上世纪80年代是世界语在中国发展的高峰期,据说有40多万世界语学习者。30年过去了,累计起来,中国学过世界语的人应该超过50万人了。当时参加世界语学习的人大部分是青年人,那么现在还在世的至少不少于30万人。但实际上,根据我的估算,现在中国大陆境内,能用世界语交流的,大概不到2000人。
既然世界语这么简单,那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学习者都没有学会这种语言呢?
世界语里有一个短语: eterna komencanto,意即”永远的初学者“,指的是那些学了多年的的世界语,但却只会说 Saluton、Ĝis revido (你好、再见)的学习者。在中国,世界语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经常批评这些永远的初学者,指责他们因为懒惰而学不会世界语。
难道中国的懒人比例这么高吗?这超过99%的学习者,都是因为太懒没有学会世界语?
我从1982年开始接触世界语,30多年来,国内外的世界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接触了很多,这些人都对世界语报以极大的热情,但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只能开口说 Saluton 或者结结巴巴地自我介绍,有的熟练程度接近母语,流畅地像顺流而下的小溪。一般来说,欧洲国家的世界语者的语言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普遍高于中国的世界语者的水平。国内,即使一些著名的老世界语者,文字功底都很深厚了,但说起话来,也经常是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崩;而欧洲国家的很多年轻世界语者,说话时就像机关枪射击,哒哒哒往外喷个不停。为什么会这样?并非所有学不会世界语的中国人都是因为懒惰。的确是有一部分人因为懒惰,本来能够学会却最终没有掌握世界语。但并非所有的半途而废者和 eterna komencanto 都是懒人。把所有的原因都简单地归结于懒惰,其实本身也是一种懒惰思维。
没有学会世界语,大部分人是因为以下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原因。
1、一部分人,本来能够学会,确实是因为懒惰,而没有学会世界语。他们学习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也没有长久坚持的耐心。
2、把世界语看得过于简单,对学习结果过于乐观。这一点,主要应该由热爱世界语的宣传者负责。世界语的支持者举列夫·托尔斯泰两个小时学会世界语、欧洲青年人学习6个星期后即可说世界语的例子,证明世界语的简单易学。这倒没有骗人,但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世界语学习者。世界语源于欧洲语言,因此对于欧洲人,特别是会数种欧洲语言的人,世界语确实简单。但对不熟悉欧洲语言的中国人来说,世界语则没有这么简单易学。用姚明成功的例子鼓励潘长江去篮球场上拼抢,只能是对潘长江的忽悠。
3、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外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板,某种学科、技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一些事情,不是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目的的。你再勤奋刻苦锻炼,百米成绩也到不了10秒内。特别是对于已经离开学校多年的成年人来说,2500个词根的记忆也是个沉重的负担。
4、没有像英语学习一样的压力。虽然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学校毕业后,英语就基本用不上了,但因为英语过级、职称考试的需要,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学,虽然最终大部分人也没有学会。如果世界语学习者有这种压力,能够学会世界语的人肯定比现在多。
5、普通人,没有现实的利益,很难为理想长期坚持,缺乏长期坚持的毅力。苏格拉底要求他的学生们每天做300次甩手动作,学生都认为这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一年以后,只有柏拉图还在坚持。每天记住5个单词,一年后也能没有什么困难地阅读世界语。但一般人很难坚持做到这一点儿。很多人能够长期坚持的,可能只有一日三餐这件事。
6、学校英语教学延续下来的错误的外语学习习惯,影响了世界语的学习效果。先不说强迫每个人学习英语是对是错,现在的英语教学效果已经说明了教学方式的错误。不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都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严格要求。教育者妄想每个学生毕业后,都应该开口就是标准的美国音,拿起英文报纸就读,分析语法头头是道,提笔就洋洋洒洒几千字。本来一些学生是可以在阅读或者口语交流等某一个方面取得一些成效的,但因为无法全面达到学校英语教育要求,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一些世界语学习者,不但没有吸取这个教训,反而又沿用这种错误的英语学习习惯,过分忧虑自己发音是否标准、语法是否正确等,而忽略了联系交流这个外语学习的目的,影响了世界语的学习效果。其实,听不懂外国人在世界语广播里说的什么,能看懂外国的世界语杂志也行;和老外无法聊天交流,能通过书信、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外语学习的目的。
7、欧洲世界语者随意引进违反世界语基础的内容,使得学习者记忆单词的负担越来越重。虽然这一点儿现在还不是主要原因,但世界语中的不规则成分越来越多,使得它的简单易学的宣传越来越名不副实。一些欧洲世界语者随意引进新词,对原有的符合世界语构词法的词汇弃而不用。譬如,说 maljuna 太长,引入 olda;懒得说 maldiligenta,非要用什么 pigra。宣传世界语简单易学时,不是总把 mal- 做为一个典型来引用的吗,为什么把学习者忽悠进来后,又弃用mal-了?不怕初学者骂你们是世界语骗子吗?特别是一些世界语“诗人”,追求形式重于内容,为了迎合世界语诗词格律,出于凑韵的需要,不用已有的明白易懂的词汇,强拉硬拽一些欧洲语言词汇,加个词尾马甲冒充世界语,或者干脆因为韵律的需要又略去词尾字母,连马甲都脱掉了,赤膊上阵。不但初学者看不懂这些玩意儿,即使中等水平的人也不明白这些“诗人”想表达什么意思,但却误以为这是高水平的世界语作品,并且因为自己学了很长时间,却看不懂世界语的诗歌而感到沮丧,甚至丧失学习兴趣。时间长了,这些垃圾词慢慢渗透进世界语词典,污染了世界语语言,增加了世界语的难度。
这两年,我甚至在欧洲世界语广播中发现了前后单词的连读现象,把 la abonantoj 读成 labonantoj!甚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个别人也效仿这种极端错误的读法!
8、还有一部分人,是压根就没有想学世界语。他们只是认同支持世界语的内在理想,但自己对语言学习没有兴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要求所有支持共产主义的人捐出自己的家产,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军迷都真枪实弹上战场冲锋陷阵。
说了这么多,既不是为没有学会世界语的人找借口,也不是批评世界语难学,只是希望:
1、世界语爱好者能够实事求是宣传世界语,不要过分夸大它的易学性,以免学习者产生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遇到困难又半途而废。对中国人来说,学习世界语最大的难点在词汇的学习掌握上。说世界语单词难,并非说学习世界语单词需要多么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而是因为,学习记忆2500个世界语词根,对没有欧洲语言基础的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2、学习者要正视自己自身的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么根本不要学,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要学就要有充分思想准备。相对于其它外语,世界语确实容易,但也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要想学会世界语,掌握这个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联系的工具,就要勤奋、有耐心和恒心。
3、国内外的世界语爱好者应该正视世界语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中国世界语者不要盲目乐观。目前世界语在中国发展处于低潮,只有正视、承认这一点儿,才能面对现实,思考、寻找走出低潮的办法。同时,在与国外世界语者联系时,也应该传递准确的信息,以免国际世界语界错误判断中国世界语运动形势。只有这样,国际世界语运动也才有可能能面对现实,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思考、寻找世界语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
评论